企业介绍

联系我们

地址:杭州中山北路99号
参茸馆:0571-87060235
中药房:0571-87026581
名医馆:0571-87070097

您现在的位置:人文底蕴 > 正文

人文老底子之张同泰名人谱

中山北路99号,孩儿巷口。

从清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算起,到今天不觉已经过去两个世纪又八个年头。时光的流逝,在这里来看来似乎不是那么明显:顾客照常熙熙攘攘,张同泰人照常忙忙碌碌,“悉尊古法务尽其良;货真价实存心利济”的祖训依旧高悬堂上。时不时有游客经过,好奇地冲着精雕细镂的药堂内部张望。老字号繁荣依旧。对他们来说,这座百年药店简直就是东方中药文化神奇的“活化石”,看看这里,仿佛就瞧见了两百多年前民间寻医取药的盛况。

而对于“老杭州”来说,张同泰承载着的,更多是抹不去、道不尽的回忆。

张梅拜药王,始创老字号

说起张同泰的名人谱,不得不提创始人张梅。说起来,张梅开药号的原因还颇具传奇色彩。张梅出身慈溪儒商世家,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,早早成就了他过人的经商意识;而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,奠定了他朴实诚信的处世态度。相传张梅儿时体弱多病,身患奇症,父母带他遍访各地名医,均难治愈。一天,一位游方医僧不请自来,登门造访张家,二话不说当众夸下海口,说自己的药丸能治好张梅的怪病。张家一听,喜出望外,慌忙求赐良方。但医僧话锋一转,要求张梅病愈后必须开家药铺行善积德、治病救人。张家救儿心切,满口答应。于是医僧于囊中取出一粒药丸递于张梅,张梅服后忽觉神清气爽,病体不觉已愈大半。张家又惊又喜,等回过神来想叩谢恩人时,医僧却不见踪影,只留下两粒药丸和一张药方。张家颇感事情蹊跷,拿着物品去讨教术士。术士看后激动地说:“这真是你张家的造化!他是上天的药王菩萨降世临凡,专程来搭救你孩儿性命的!”

药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,原名星宿光,因施与良药,救治众生身、心两种病苦,得众人赞赏而被尊称为药王。张梅从此对行医施药心生向往,大病痊愈后,张家便到药王庙拜神还愿,大礼祭拜药王。出庙门时,张梅遇见一位老者在卖古董,其中一物引起了他的注意,不禁上前询问。老者说:“此为南宋龙泉官窑烧制碾钵,已有百年历史。我于此摆摊三日,无人问津,唯有先生询问,谓之有缘。此物我愿分文不取,赠与先生!”张梅双手接过古物,连声道谢。据说原来此碾钵碾制的药丸最具灵性,张梅凭借此物制成奇方,颇为灵验。后成,此物成为张同泰传世镇店之宝,并于大厅向世人展示。

清嘉庆五年(1800年),张梅揣着五千两积蓄只身来到杭州,如愿在新宫桥河下开了一家“茂昌”药号。历经五年悉心经营,茂昌药号生意兴隆,张梅顺势扩张,盘进同春坊孩儿巷口的“沈同泰药号”,易名为“张同泰国药号”。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,一代国药正传就此拉开序幕。

 

张鲁庵

 

张鲁庵以商养文,闭馆救国

张鲁庵原名诚,字炎夫,号幼蕉、咀英,为张梅第五世孙。他接手祖业时,张同泰如日中天,财源茂盛,已跨入当时杭城六大国药铺之列。他对药店进行了大规模翻造,重建了9米高青石墙门,门额刻“万象”商标和“张同泰” 三大金字,店内共设三进,按清代江南典型传统药店布局,一直保留至今。张鲁庵虽承父业但志风雅,工诗文,尤嗜篆刻。张同泰在他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以商养文的嬗变。

张鲁庵27岁师从赵叔儒,篆刻方面尤喜邓石如。他精心研制的“鲁庵印泥”可与京城制泥高手徐正庵的“潜泉印泥”媲美,时有“南张北徐”之雅誉。他所监制的刻刀被行家视为精品,他在印学领域的造诣和修为,在圈内是有口皆碑的。

民国26年(1937年),抗日战争爆发,杭州的医药业受到很大影响。是年12月24日,日军占领杭州,开始大肆掠夺杭城资源。为控制杭州医药业,日本人要成立所谓“药店同业公会”,强令各大药店加入。当时张同泰已经关门停业,日本人几次三番上门,威逼利诱张鲁庵出任公会会长,甚至以他妻儿老小的性命作威胁。张鲁庵一边严词拒绝,一边暗渡陈仓,偷偷遣散了全部员工,并趁夜秘密携家眷迁往浙西乡下避祸。自此张同泰闭馆三年,直到抗战后期才又开张营业。由于战争环境恶劣,药店经营举步维艰,暂时只做药材拆兑生意。为了支持抗日,张鲁庵好几次派人运送药材到前线支援抗日部队。

张鲁庵是个爱国志士,他看到在连年战乱中,许多珍贵的国宝都流落民间,甚至被外国侵略者搜刮掠夺,心痛不已。为此,他不惜代价致力于搜集历代印章、印谱及有关资料,时称“海内第一家”。辑有《秦汉小私印选》、《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》等多种印谱存世。1959年秋,西泠印社日渐恢复,为庆祝建国十周年,印社决定举办古代书画展览,由张宗祥等七人组成筹委会,并委派韩登安、王树勋两人遍访浙、沪两地社员,商借书画展品。韩、王走访的第一人就是张鲁庵。是年张鲁庵58岁,饱经岁月,面容清瘦,戴付阔边眼镜,蓄有短须,嘴不离烟斗。韩、王谈及来意后,张鲁庵颇怀沧桑之感,他说收藏的印章、印谱需要整理,身后全归西泠印社。此后,他即尽心尽力整理藏品,准备捐献。不料命运乖蹇,就在庆祝西泠印社60周年筹备会议即将召开之际,张鲁庵过早病逝。遵遗嘱,张鲁庵家属于1962年10月9日邀请西泠印社派员接收遗捐。

是年12月下旬,《人民日报》及浙江、上海等地省市报纸相继登载了西泠印社社员张鲁庵的家属遵照遗嘱,捐献历代印章1500余方,印谱493部的要闻。这是西泠印社自创始以来,接受最丰富、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。西泠印社为了感念张鲁庵先生的无私奉献,特辟专室保存,斋名“望云草堂”。并由张宗祥先生书额和跋,以示永志。

 

张大千

 

张大千荐师题字,流芳百世

悬于张同泰正门上方的“张同泰”三个金色大字,还有挂在正门两边的“张同泰道地药材”铜牌,体态方圆兼备,寓刚于柔,用笔藏转,婉畅多姿,气度不凡。说起来,这些老字号招牌,还和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
张大千最早本名张正则,后更名爰、季,季爰,别署大千居士、下里港人、斋名大风起兮,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。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,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、深厚的生活积累及爱好广交师友,裁长补短的作风是分不开的。无论是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,他都无所不通,并先后与齐白石、徐悲鸿、黄宾虹、溥儒、于非厂等国内名家,以及国外大师毕加索交流切磋,艺术成就登峰造极。

清末民初,张鲁庵不论在医药界还是在印学界都颇有名望,他的“鲁庵印泥”风靡一时,张大千尤为亲睐;而张的深厚绘画功底及广博的学识同样令张鲁庵钦佩不已。遂两人结为知己,终日研讨绘画、篆刻之道。时值张同泰大规模翻修,金字大招牌“张同泰”三个字该找谁提笔最好?张鲁庵成天纠结于此,不经意间与张大千一吐为快。谁知张大千听后拍案惊呼:此人非我老师曾熙不可!

曾熙,初字嗣元,更字子缉、季子,号俟园,晚号农髯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进士,官至兵部主事,兼任提学使,弼德院顾问。书法得夏承碑及张黑女神髓,篆、隶、八分、真、行,各体皆精,与李瑞清齐名,并称“曾李”。张鲁庵每天登门拜访曾老,不仅亲自监制川贝雪梨,治好了曾老的咳病,更以传世珍宝“鲁庵印泥”相赠,终于曾老为其精诚所动,赐予墨宝,张鲁庵将其制成铜牌挂于药店正门。历经岁月冲刷,魅力日久弥新,成为张同泰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
 

盖叫天

 

盖叫天常进膏方,老当益壮

张同泰长久以来追求道地药材,成就了与历代社会名流的结缘,其中就包括一代京剧表演大师盖叫天。盖叫天是大师的艺名,他也姓张,原名张英杰,号燕南,师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,同时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、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,并借鉴武术,终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盖派”风格。他擅演全部《武松》(包括《打虎》、《狮子楼》、《十字坡》、《快活林》等),有“江南活武松”之誉。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、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。

盖叫天时常对人讲,自己年近七十仍然活跃在舞台上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冬季进补造就的一副赛过小伙的身子骨。每到入冬时分,他都会在素有杭城四大名医之称的叶熙春的陪同下到张同泰开膏方。据张同泰老药工秦招弟回忆:“盖叫天个子很高,精神抖擞,腰杆笔挺,头发梳得非常整齐,真当是潇洒。他的态度也很谦和,一点架子都没有,每次看到我们都笑嘻嘻的。叶熙春医生呢,矮矮胖胖的,满脸堆笑,活像一尊菩萨。他们每次来都要到经理室开四副膏方:盖叫天先生一副,他夫人一副,叶熙春医生也要开一副,叶师母一副。我们熬好就给他们送过去,几乎年年如此。”

1963年,在周恩来主导下,给盖叫天拍了《武松》,是他第2部京剧电影,也是他第1部彩色京剧电影,琴师郝德泉、黎秋觉,高明亮打鼓,周恩来原请崔嵬执导,后来在应云卫、俞仲英2位导演手里完成。那个时候,盖叫天已是七十五岁高龄了!可手眼身法步有条不紊,没有丝毫松懈,足见其身板硬朗。

传承中药文化,服务百姓健康。张同泰微信公众平台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资讯及咨询服务!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查找公众号“张同泰”或微信号“ztt1805”,添加关注。您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关注。

Copyright ©2013-2024 张同泰 版权所有
地址:杭州市中山北路99号
参茸馆:0571-87060235 中药房:0571-87026581 名医馆:0571-87070097
技术支持:声动文化
浙ICP备11051294号

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88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