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信息

您现在的位置:名医专访 > 正文

苏尔云:中药炮制十讲

研究中药,必讲炮制。炮制是提高疗效,减少毒性的手段。几千年来,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中药炮制的方法。近几十年来由于中药炮制的淡化,简化,规范化,统一性,使一些复杂,繁琐的炮制法湮没了。

现代的中药炮制主要目的在于减毒,提高有效成分,如生半夏用姜汁治,减轻其毒性。黄柏的炮制就是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标准。而古代所有的炮制主要是围绕着炮制药,性味的改变为目的。所以先贤秦伯未有言,“研究中药必讲究炮制,一般用生药来衡量中药的效能,不免过于肤浅,而且也会失去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。”

药性主要指气味(性味),效能,归经。中药炮制主要是作用在“气味”上。气分四种,即寒,热,温,凉。味分五味(六味),酸,苦,甘,辛,咸(淡)。气和味均可归纳为阴和阳。如气中温热为阳,寒凉为阴。五味中辛甘(淡)属阳,酸苦咸属阴。气味有厚薄,药物中有很多气味相同而效能截然不同,原因在于气味的厚薄问题。气厚者浮,味厚者沉,味薄者升,气薄者降。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趋势,我们炮制就是为了改变原药的性味,而微妙地调节它们的效能。如阴寒凝滞的生地经黑豆九蒸九晒,而获得升发之性,在九蒸九晒中吸取阳光中之阳气,使阴中寓阳,减少了阴寒凝滞之气味。

炮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。狭义的炮制是指专为中医配方服务的饮片。广义者对一种中药经过多种药物对它繁琐的修治,最终炮制后的药与原药在效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变,成为单味的治疗药。现介绍其中一种。

九制黄芪

1.1 选料:顶上绵箭芪500克。产地以山西甘肃为上。“绵”乃地名,古时绵上,现今的山西绵山,指那一地区所产的黄芪。挑2-3尺长,色黄白,甘美,以紧实如箭杆者为良。

1.2 炮制:黄芪用米泔水洗净,切片烘干。取木通60克,长流水煎汁二次,混合后浸泡黄芪一夜,次日取出晒干,若有余汁,再浸泡,直至木通汁吸干为止(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,三叶木通或木通。不可用关木通,川木通或淮通)。二制,鸡骨升麻30克,产于云贵川,取个大,外皮黑,断面绿色,体轻质硬者为上。用长流水煎二次,如前法炮制,三制用粉丹皮72克,丹皮以凤丹皮最为上乘。以条粗长,皮厚,粉性足,香气浓,结晶物多者为优。用长流水如前法炮制。四制北沙参105克,用长流水如前法炮制。五制,玉竹138克,取条长,肉肥,黄白色,光泽柔润者。用井水煎汁,如前法炮制。六制 ,附子30克,长流水煎汁,如前法炮制。七制,五味子60克,以东三省产者为好,取颗粒大,紫红色,肉厚,有油性及光泽者,修治如前。八制,防风60克,取东三省内蒙之关防风最为上乘。以条粗,皮细而紧,无毛头,断面棕色环,中心色淡黄为佳。修治如前。九制,取蜜90克,拌炒,待蜜炒干,再蒸2小时,蒸后晒干,连蒸7日。修治完毕。储罐中候用。

 1.3适应症

1.3.1释方:黄芪,气味甘,微温。入肺脾两经。生用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。托毒生肌。炙用补中益气。黄芪味薄而浮于上,纯于气分。而五内之元气,其不能入内。现经九种中药炮制,不但改善其气味,还能扩展其效能。

木通,升麻,防风,丹皮四味均行窜周身,木通气味苦凉,入心小肠膀胱经,上通心清肺,下泻湿热,宣通气血。引黄芪下行。可惜出了关木通事件,世人畏之如虎。升麻气味甘辛微苦,凉。入肺脾胃经。因其升发之性,无所不及。然其毕竟是佐使之剂,需有气血之药,恰为黄芪所用。丹皮辛苦,凉。入心肝肾。血中气药,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之血中伏火。引黄芪走厥阴,入血脉,为妇人之经产所依。防风,气味辛甘,温。入肝脾肾三经。通治一切风邪,领诸药达全身。防风能制黄芪,黄芪得防风而功力愈大。且防风能杀附子毒。以上四味的炮制,已使黄芪的功效遍达全身,通利内外,行走上下。

北沙参,甘苦淡,凉。入肺脾经,专补肺阴清肺火。玉竹,甘平,微温。入肺脾。治虚劳寒热,一切不足之症。附子辛甘,热。入心脾肾三焦命门。命门主药,引火归原,少用可行参芪之力。附子有毒,今为防风所杀。五味子酸,温。入肺肾。上可收敛肺气,下有固精养髓之功。且五味子还有人参样适应原效能。最后蜜制。蜜甘平,入肺脾大肠经。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四大功能使其为黄芪炮制的收工之药。加之七蒸七晒。使这十种药的药性再相互作用,逐步优化。

1.3.2  适应症:

1)此药制后,长久存放不生虫,不霉变,不变质。我大姐曾于1971年,给我带来5斤绵芪,制后给我父母服用。一直服到82年,所剩黄芪,色泽黑亮,虫菌不近。

2)与人参同功。可供中低收入之家庭服用。

3)气虚之人服用最佳。特别是老年人有脑梗塞者,每天服10克。

4)妇女体虚血崩,

5)产后大出血,或产后诸虚。

1.3.3  服法:

无病体虚者,每日6克,有病体虚者,每日10克,大出血后体虚者每日15-30克。放入小碗中加水浸透,放饭锅内蒸好,临食时对酒少许。药渣再煎服。

 

专家名片:

苏尔云

主任中医师、三级教授

周三全天、周五全天

主攻于中西医结合白血病,再生障碍性贫血,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治疗。同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,椎间盘突出症,肺癌等疑难病的治疗。任浙江工业大学血液病及疑难病研究所所长。在大江南北广大血液病患者中享有“南苏北麻”美名。

 

 

传承中药文化,服务百姓健康。张同泰微信公众平台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资讯及咨询服务!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查找公众号“张同泰”或微信号“ztt1805”,添加关注。您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关注。

Copyright ©2013-2024 张同泰 版权所有
地址:杭州市中山北路99号
参茸馆:0571-87060235 中药房:0571-87026581 名医馆:0571-87070097
技术支持:声动文化
浙ICP备11051294号

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887号